SERVICES
服务内容
服务内容
当前位置:首页 >> 服务内容 >> 婚外情取证

假离婚签订的离婚协议是否有效

有些当事人因规避房屋限购政策而办理了离婚登记,离婚协议中,对于夫妻共同财产并未“真实分割”。“离婚”后仍共同生活,但之后发生矛盾,导致无法共同生活,并对夫妻共同财产要求重新分割。

这类案件的案由为“离婚后财产纠纷”,法院的裁判口径分为两派,一派认为“全部有效”,另一派认为“离婚有效,财产分割部分无效”。这类案件极有争议性。下面就两派司法观点,分而解之:

一、认为离婚协议“全部有效”

理由是:“假离婚”本身并非法律概念,与“真离婚”的法律意义并无不同,即:自双方在民政局登记离婚起,双方身份关系即已解除,在民政局签字留存的离婚协议亦不因所谓“假离婚”而失去法律效力。双方作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在作出上述法律行为时,应充分考虑法律行为所产生的后果,并承担由此产生之风险,如果允许一方在登记后可以以“假离婚”为名而随意变更民政局所留存的离婚协议,则将有损于婚姻登记所保护的法律秩序,故离婚协议之效力及于双方当事人,因此而产生之风险亦由双方当事人自行承担。

这种观点在前几年的判例中,是主流观点。

二、认为离婚协议中“离婚这部分内容有效,财产分割这部分内容无效”

理由是:根据《民法典》第一百四十六条:“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。” 即离婚协议中关于财产分割的约定,系双方虚假的意思表示,并非对实际财产分割的真实意思表示,是为购买房屋规避限购政策而为,双方的真实意思不在于财产分割,而在于达到一方有购房资格的目的,进而扩大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和价值。双方所签订的离婚协议虽然产生了离婚的法律后果,但借助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财产分割行为,依法应认定为无效,视为双方离婚时,没有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夫妻财产进行分割。

民政局对离婚协议仅做形式审查,不做实质性审查。经民政局形式审查后备案登记的《离婚协议》中的财产分割条款虽对双方当事人有“约束力”,但应当以合法有效为前提,即该财产分割条款仍可能存在双方因意思表示不真实、违反自愿、公平及诚实信用原则等原因而被判决无效的情形。

若离婚后双方对离婚协议是否有效存疑时,人民法院需要对离婚协议的法律效力进行实质审查,结合房屋限购政策、离婚情节、生活状况、经济往来等实际情况,综合认定离婚协议中财产分割条款的法律效力。

目前,这种观点在司法实践中逐步占主流地位,在多个判决中得以呈现。

我们举一个上海的经典判例来说明:

基本案情:
2013年1月,小刚(男)和小敏(女)登记结婚,小敏住进小刚名下的房子里。两年后女儿出生,为了让女儿接受更好的教育,两人计划购买一套学区房。
为了能享受首房首贷的优惠政策,二人计划“假离婚”,商定,因小敏名下无房,在离婚之后,以小敏的名义购买学区房,小刚将房屋的首付款以离婚补偿款的形式转给小敏。
后二人签署《离婚协议》并办理了离婚登记手续。
离婚后,小刚将自己和母亲共有的一套房子变卖,陆续给小敏转款共计294万余元,小敏用这笔钱支付了学区房的首付。期间,两人仍生活居住在一起。
购房后小刚要小敏去复婚,小敏拒绝。

法院认为:

小刚提供的双方微信聊天记录、录音等证据显示,小敏在离婚前多次与小刚讨论购房政策、贷款优惠条件以及房屋置换方案,并在办理离婚登记的前一日,还催促小刚办理离婚,表示“怕政策有问题,而且离婚时间越长贷款越好办”。
在离婚之后,小敏与小刚以及小刚母亲的对话中,又屡次提到“没有想过要真离婚”“因为要买房子,必须要离婚”等,并认可曾说过“房本下来一年复婚”。
以上说辞均体现出小敏的离婚意愿并非真实,双方实为规避限购和享受贷款优惠政策而协议离婚,故判决:《离婚协议》中财产分割的约定系虚伪意思表示而无效。
一审判决后,小敏不服,提起上诉,二审仍维持原判。虽然该案例中,法院查明事实后判决财产分割部分无效,但实践中如何评判“假离婚”非常难,双方前后的商议往往都在家中对话进行,不一定会留下协议、微信、邮件等书面材料。

一方说“我们是假离婚”,另一方说“你误会了,是真离婚”;一方说“离婚至今一直共同居住,所以是假离婚”,另一方说“这只是对你居住困难的照顾”或者“这只是为了不让孩子、父母知道,才离婚不离家”,所以实践中需要寻找种种证据来证明,比如亲友和邻居的证词、双方发生争议后的协商记录等。同时,每个案件的具体案情不一样,虽有判例在前,但案情各有差别,具体个案是否值得法官突破,也是一个重要考量。

两种司法观点都有其法律依据支撑,背后代表的是两种价值取向,如何抉择这是另一个宏大的话题。另外,我们也注意到:

2021年1月21日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、上海市房屋管理局等部门联合出台《关于促进本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》,其中第三条规定:“严格执行住房限购政策。夫妻离异的,任何一方自夫妻离异之日起3年内购买商品住房的,其拥有住房套数按离异前家庭总套数计算。”

2021年7月23日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、上海市房屋管理局等部门又联合发文《关于加强住房赠与管理的通知》,其中第一条规定:“自2021年7月24日起,通过赠与方式转让住房的,在住房限购政策执行中,该住房自转移登记之日起5年内仍记入赠与人拥有住房套数;受赠人应符合国家和本市住房限购政策。”

希望这一系列组合拳,能减少炒房行为,规范房产市场,也彻底杜绝因取得购房资格而“假离婚”的现象,促进家庭和社会的和谐。

×
添加微信好友,了解更多产品

点击复制微信号

微信号:wx888

复制成功
微信号:wx888
添加微信好友,了解更多产品
去微信添加好友吧

电话

12588888888
12588888888

微信

二维码扫一扫添加微信
TOP